(一)经济增长恢复活力
一季度,陆良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24989万元,同比增长2.6%。从产业结构来看,第一产业同比下降1%,第二产业同比下降9.7%,其中工业下降9.2%,建筑业下降 2.9%,而第三产业表现良好,同比增长9.3%。三次产业比重为 12.2:25:62.8。
(二)工业增速有所回升,但依旧承压前行
一季度,规上工业同比下降24.7%,较上年同期低2.4个百分点;1-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.4%,较上年同期低24.1个百分点。
分行业看,八大行业呈1增7降态势,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幅较大,同比增长63.5%;降幅较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,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,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,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,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,分别下降42.3%、93.8%、31.1%、67.4%、51.5%。从产品产量看,15种主要工业产品,呈现5增10降的态势,降幅较大的是铁精矿、硫酸、磷酸一铵、水泥、黄磷、锌、塑料制品、自来水生产量,分别下降46.1%、63.3%、35.7%、66.4%、77.7%、95.44%、91.56%、43.54%。
从企业经济效益看(错月):1-2月,7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31户亏损,较上年同期增加3户,亏损额达6.57亿元,同比下降25.5%。实现营业收入19.6亿元,同比增长1.2%;实现利税总额0.82亿元,同比增长15.2%;其中利润总额0.14亿元,同比下降79.6%。
(三)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持续收窄
本季度,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.5%,高于全市0.5个百分点。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2.897亿元,同比增速152.9%,房地产销售面积完成69808㎡,同比下降21.7%,建安工程完成28.33亿元,同比下降3.9%,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.16亿元(含外省完成分劈4.13亿元),同比下降2.6%,高于全市6.8个百分点。
(四)消费市场稳定增长
一季度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.8%。
从批发、零售、住宿、餐饮四个行业看:批发业45家,同比增长34.15%;零售业61家,同比增长31.53%;住宿业12家,同比增长25.67%;餐饮业15家,同比增长3.74%。
(五)重点服务业增势强劲
重点行业增势强劲,陆良县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356万元,整体营业收入增速达3.8%。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下降23.92%;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1.9%;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72.42%;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4.96%;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11.14%;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40.61%;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增长49.15%。
(六)财政金融平稳增长
一季度,县域内财政总收入完成55990万元,增长38.12%。其中:税收收入完成16601万元,增长11.52%,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5.09%;非税收入完成了13536万元,减少7.36%,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4.91%。
一季度,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24090万元,增长5.28%。
3月末,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0.88亿元,同比增长9.32%;贷款余额221.62亿元,同比增长6.52%,存贷款余额之和562.49亿元,同比增长8.2%。
(七)劳动工资增长强劲
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及劳动工资直报单位数为137家,今年纳入GDP核算6个行业共有133家单位,劳动工资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1.61%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14.32%;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同比下降17.4%;教育行业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3%;卫生和社会工作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0.81%;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工资总额同比增长23.88%;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0.66%。
(八)发电量、用电量整体呈下行趋势
一季度全县规上工业用电量是10984万千瓦时,同比下降32.01%。水力发电量1148.81万千瓦时,同比增长5%;风力发电量34304.01万千瓦时,同比下降26.3%;太阳能发电量2623.04万千瓦时,同比下降23.82%。
总的来看,一季度,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,国民经济起步平稳、开局良好,延续回升向好态势。下阶段,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,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,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,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,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、持续向好。